米乐体育M6官网

2018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公共管理学

2024-02-08 16:00:26 米乐体育M6官网

  易研教育提示:该章比较基础,导论部分的基本概念属于全书基础概念,需要掌握,

  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易研教育提示,重要考点,需要辨析清楚】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

  ①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管理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②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

  5.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三次重大范式变换: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易研教育提示,需要理解】

  6.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及比较:两种途径——“政策途径”(P-途径); “商业途径”(B-途径)【易研教育提示,重要考点】

  “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为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项目上。

  “B-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架构与过程。

  (1)共同点:①以组织外部定向,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 ②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法。

  ①P-途径重新认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实践者的经验,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

  ②B-途径更强调以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发展一种以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注重战略管理,关心过程问题,把焦点集中在职业化的公共管理者而非政治执行官身上。

  7.雪城大学(1991年9月20号——21号)第一次美国的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是公共管理新范式诞生的象征性标志。

  8.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即其要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评论等);研究怎么样应用各种科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公共事物的管理问题——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实践。

  9.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易研教育提示,重要考点】

  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层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 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绩效研究。

  (1)经济学途径成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的一个重要方法。它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管理问题。

  ①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动方案。

  (2)方法上的突出特征是强调跨学科研究途径,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产生方法。包括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实验分析、案例分析。

  (1)20世纪30年代前,主张限制国家或政府作用,让商品经济在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下运行,国家减少干预或不干预市场运行。 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

  (2)1929-1933年,西方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客观上促使凯恩斯主义兴起。凯恩斯以“有效需求”为基础论证国家全国干预的合理性,他主张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特别是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3)20世纪70年代西方市场经济国出现“滞胀”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兴起主张限制甚至取消政府干预,充分的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B、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及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的政府公共管理模式亦不同。

  (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 (2)欧洲或莱茵模式 (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 (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2)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法律规则意识淡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利益至上。

  (3)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官员的市场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化;竞争意识不强;学习能力不够)。

  13、行政国家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当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

  (易研教育提示:组织是管理学的基本研究领域之一,也是最早的研究领域之一,本章容易考察简答题和名词解释。案例部分结合给定材料也可能考察这部分知识点。)

  1、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地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公共组织:广义上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 狭义上仅指国家机关组织。

  A、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性管理。如,纳税人必须接受税务管理部门的管理

  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 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其强制性是可对抗的,当事人可拒绝裁决。如,仲裁委员会――起诉;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各种行业协会等。

  C、非强制性公共组织:非强制性与服务性。如,各种院校、社区学校、研究所、基金会、医疗保健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务机构。

  A、古典模型:建立在行政管理等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效率是组织追求的首要价值。专业化与协作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③行政部门在最高层次上按主要目标组建,每个部门包含一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B、官僚模型:其基础是马克斯.韦伯创立的官僚理论。理性――合法权威。认为组织靠非人格化的规则来管理,理性意味着效率。

  5、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与信息。

  (1)优点:信息传递迅速,不易失真,决策执行时间短,下级执行人员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决策、执行面广,也较灵活。

  7、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及形式: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旁系结构

  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敏有力,易于保守秘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损耗,能迅速达成目标。缺点:①行政决策大权由首长一人独揽,导致滥用权力,独断专行,压制民主,营私舞弊而无人牵制监督。

  ②首长个人在精力、体力、知识、智慧、才能方面的局限,不利于对行政事务的周密考察与恰当处理。

  (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议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

  优点:能够集思广益,容纳多方面的意见,处事考察周全,委员互相牵制,有利于权力监督。

  缺点:责任不明确,易引起争功诿过的弊端,委员间相互协调不易,力量难以集中,决策迟缓,并且容易泄露决策机密。

  优点:①组织系统业务相通,便于沟通领导。 ②权力集中,从上到下辐射开来,有助于统一指挥。

  (2)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等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

  优点:分工明确,有助于工作专业化,提高行政效率,行政首长也有精力进行组织的宏观管理。

  缺点:分工单位无力进行全局直辖市,责任不明,过细的分工还促使部门主管过多,政出多门,使下级部门无所适从。

  (1 优点:政令统一,可在行政组织系统内实行一致标准,便于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统筹兼顾。

  缺点:节制过严,下级的行为带有被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不能因地制宜,立即处理行政事务,机关及个人也轻易造成独裁和长官意志。

  (2)分权制: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裁量权,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

  优点:①各级行政组织可以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特长处理事务,行政措施紧贴实际,能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②下级组织机关彼此分离,中央无力调控,容易形成地方势力,相互冲突,发生纠纷,造成行政组织的分裂。

  优点:权责集中分明,组织架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

  缺点: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属下单位缺乏自主性,易引起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

  (2)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受两个以上的机关或行政首长的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

  优点:行政机关独立性大,措施灵活,通过发挥专业部门优势,对某些局部事务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

  缺点:机构间协调合作有一定难度,个别部门的独自行动可以造成整个行政组织的工作混乱,降低行政效率。

  (1)对组织高层管理者而言,权力来源于:正式的职位、所控制的资源、对决策前提和信息的控制、居于组织中心位置

  (2)中层领导的权力来源:取决于组织设计时对他们的定位——具体任务和组织网络的相互作用

  12、组织授权包括外部授权和内部授权。授权有乎于提高组织效能,增强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适应性,增强组织活力。但由于上级组织或高级管理者们害怕失去权力后自己地位受一定的影响而使授权面临很大障碍。

  13、组织冲突:指组织间行为的“不合辙”也会产生冲突。条”与“块块”的冲突突。

  (3A、公共选择理论:假设组织中的个体是“经济人”,个体行为具有“经济人”特征。

  ②经济人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人们加入组织,目的同样是要通过组织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B、由于个人“经济人”的性质,个体行为与集体行为不易达成一致,且由于组织收益具有“非排他性”,易产生“搭便车”行为。

  18、(1)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主要指组织运行的外部环境,即宏观环境,同时也包括存在于组织之外的中介环境。

  (2)公共组织环境:指公共组织身外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组织的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

  (1)政治环境:对公共组织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其基本要素包括政治体制、政治权力、国家结构、政府机构、政党制度、公共政策。

  (2)经济环境:对公共组织动机和行为有重要决定作用。其基本要素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利益、经济实力、产业结构。

  (3)文化环境: 文化是公共组织行为方式的凝固化表现,文化环境对公共组织的影响相对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而言较迟缓,但是作用时间更长,组织变革必须在文化延续过程中进行。包括认知、价值、意识形态、行为规范、道德传统。

  (4)技术环境:制约着组织管理和活动方式方法。包括经验技术、实体技术、知识技术。

  21、公共组织的生命周期:说明组织的产生、成长和最终衰落的情况。包括产生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和精细阶段。

  A、 目标:(1)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2)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3)使公共组织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

  23、“政府再造论”:认为在今天大多数政府机构要完成的任务日益复杂,所处的环境充满竞争,变化迅速,顾客要

  求质量更高且更有选择作地的服务。传统的官僚制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反而成为沉重的包袱。因此,必须发动一场革命,彻底打破官僚制。

  24、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制,即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

  25、组织变革趋势(从三个方面展开) (1)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特征及内部个体作用的变化

  (2)着眼于组织架构的变化。“无缝隙组织论”、“网络组织论”、“虚拟组织论”

  26、“学习型组织论”――新的组织所依赖的技术不以机器为基础,而以知识为基础,它的设计是用来处理知识和信息的,组织成员的第一个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效率,而是怎么来识别和解决新的问题。

  (易研教育提示:治理是一个20世纪末兴起的新兴课题, 强调主体的多元化和权力向度的平行化。本章容易考察简答题、名词解释和论述题。治理与统治的关系,网络治理的特征,治理视野下的我国政府改革等知识点都要重点关注)

  ①“新公共管理”以“经济人”为假设,以市场化和管理主义为政策取向,强调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关注公共部门的微观经济问题。

  ①此途径认为,治理是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是公民社会部门在自主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造的秩序,在公共资源管理、社区服务与发展、同业协会和跨国性问题网络中普遍存在。

  ②自治的公民社会是共同利益的自愿结合,是个制度化的、不需借助政府及其资源的公共领域;组织成员可自主治理生活领域中的公共事务。

  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1)管理的主体不同。政府垄断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政、企、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公共行动者共同处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2)管理的客体不同。与统治相比,治理的对象更多、范围更广。治理除了要处理公共问题、管理公共资源外,还涉及人群较少的集体事务(如,公共池塘资源)。 (3)管理的机制不同。统治的机制是控制;治理的机制是信任。 (4)管理的手段不同。统治是强制性方式(行政、法律、军事手段);治理开发出新的管理工具(合同外包、内部市场、公共哲学、政策社区)。

  (5)管理的重点不同。统治以满足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强调国家的作用、官僚组织的能力;治理以满足公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强调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私域与公域的合作。

  (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3)合作互惠的行动策略。(4)一同学习的政策过程。

  ②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害问题。

  ②政府项目执行网络:通过服务网络来执行供给项目,不必通过科层制度亲自提供。

  ③公私合伙网络:通过财政补助、特许经营权、公私合营企业等来吸纳民间资源和社会力量一同承担公共事业责任。

  ②合作网络可解决的问题由于合作与竞争的矛盾、开放与封闭的矛盾、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矛盾而无法解决。

  (3通过以下途径可提高合作网络的治理能力: ①明确网络的能力限度――“有所为有所不为”;

  ③政府特殊的责任定位――确立合意,保持社会的凝聚力;“元治理”角色,即采取最后补救措施重塑合作网络。

  (1)经济和政治因素――石油危机后经济萧条,福利国家不堪重负。起决定性作用。

  (1)政府职能的优化 (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 (3)分权 (4)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5)人力资源管理改革 (6)机构的重组

  ④企业管理要求敢于承担风险与公共财政处置责任的冲突题、是公民还是顾客的问题、谁来负责、价值取向、改革的力度与持久性问题。

  (6)1993:其方向与目标即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关键是转变职能,侧重点在政府经管部门

  (7)1998:国务院调整和撤销了那些直接管理经济的专业部门,加强宏观和执法监督部门

  BWTO创造良好环境。②行政审批制度的阶段性成果奠定基础。③较充分的政策执行的准备工作。④中央高层、各级政府、社会及人民群众重视、拥护。

  (2)政府管理方式及手段单一、落后,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仍较多,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仍存在

  (3)政府内部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不明确,致使一些部门忙于具体事务、疏于决策,重审批、轻监管,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3)处理好中央政府改革与地方政府改革以及自上而下改革和自下而上改革的关系:

  (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

  (1)由过去侧重于机构改革向更系统的改革转变,即建立现代化政府管理体制和模式

  (4)大都重视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市场之间的竞争机制、工商管理方法及信息技术的引入

  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分为六大阶段,六大阶段是考研专业课复习的“六部曲”。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优化每个阶段的复习,才能让考研“更容易”,才能做到“不走弯路,一次成功。”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全面的自我分析基础上,定下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并进一步明确自己报考专业的参考书目、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复试分数线、该专业必备考研资料。提醒广大考生:选择院校和专业要考虑兴趣、专业课基础、外语水平、未来职业规划、报考专业的工作前途等因素。考研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无论跨考与否,报考名校与否,择校、择专业一定要要建立在全面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一旦决定,要抱定信念,切勿轻易中途换学校、转专业!中途换院校和专业会极大浪费有限的备考时间和精力。 (二)基础理解阶段(3月上旬——7月初):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完整理解,为后面记忆和运用打下基础。将参考书目完整地看至少3遍以上。全部知识点重在理解,除了核心概念和公式外,不必刻意记忆。实在不理解的知识点标记下来,后面通过相关的辅导或者查阅解决。此外,这一阶段做笔记,切不可过分细致,以梳理框架和概念为主,太细会浪费很多时间,也记不住。建议考生制定每天和每周的规划,一般2-3章/天,这个速度比较合适。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抓住重点、掌握重点。要抓住重点,一是要分析真题;二是要专业化辅导;三是内部资料,如出题老师的论文、讲义、当前学术热点等。在此基础上坚持专业课复习的80/20法则,对核心概念、基础概念、重要知识点、要点、常见公式一定要地毯式全面记忆,并反复强化,达到永久记忆。提醒广大考生要自我检测或者让专业课老师及时检测,不断督促,有压力才能保障效果。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知识点掌握的零散,不体系化,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路狭隘,影响答题发挥,尤其是做大题的时候。必须要按照参考书的章节架构或者通过总结专题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对参考书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总结了全国各学校专业课的专题和章节联系,能在这一阶段帮助广大考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五)模拟考试阶段(11月中旬——12月中旬):

  这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全真模拟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查漏补缺。知识储备的好,不一定答题好,更不一定意味着考场得高分。要全真模考,在考试时间、题型题量和真题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做3-5次模拟试题,通过全真检验测试发现知识盲点,纠正答题方法,稳住考前心态,要经历一个盲目自信——弱点暴露——完善提高——再次暴露——再完善再提高的涅槃重生的过程,提高答题能力。建议一定要让权威的有经验的专业课辅导老师批改试卷,察觉缺陷,及时查漏补缺。

  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调整身心状态,以最佳的心态迎接考试。经过前面5个阶段的复习,效果已经基本定型,在最后的5-10天内,要保持每天8小时的复习,保持专业课和公共课复习热度。这一阶段的复习要跳出来,不要纠缠于知识点的细枝末节,要敢抓敢放,抓大放小,整体通览,查漏补缺。此外,调节最佳的身心状态也很关键,要调整作息适应考试时间,比如考试是上午考英语,那么现在的复习也应该是上午复习英语;要注意饮食健康,充足睡眠;要积极的心理暗示,给自己输入考研正能量。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完美的知识储备,优秀的答题能力,强健的身心状态也很关键。赢在终点,笑到最后。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首页
机器人
案例
联系